终究是嫡长,杨铭是最有耐心给杨瑞指导的,以至于这小子的心机城府,已经跟当年十二岁的杨铭有的一拼了,可那会的杨铭是带着前世记忆的,杨瑞可没有。其实大理寺的郑善果猜对了,杨铭就是要借大理寺的手,将长孙行布踢出去,长孙家今后有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现在又被他那三个哥哥打压,这不好。杨铭是要帮长孙无忌在家族树立威信的,也就是说,长孙家的家主,将来必须是长孙无忌。翌日朝会,魏征提出了削减食邑,以解当下国库之难。而他的建议当中,王、公、侯三等爵,都得削减。这下好了,朝堂上一帮子人恨不得就地打死魏征。“一个小小的六品主客都事,谁给你的胆子妄议朝政?给我退下去,”杨玄感怒斥道。他是礼部尚书,魏征又是礼部的,他这是脱干系呢,免得别人以为,是特么我指使的。我可没有指使他啊。吏部侍郎崔君肃冷笑道:“你知道大隋的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有多少吗?为博直名,动摇国家根基,魏征,你不想活了?”“人家又没爵位,也没有食邑,自然不在乎,”卫玄呵呵道:“所以啊,得给人家封个爵啊,不然人家打算把咱们吃饭的碗,都给砸了。”左骁卫大将军段达阴阳怪气道:“扒了他们家祖坟瞧瞧,看看他们祖上有没有这个德望,够格封爵的。”“言重了言重了,人家祖上也是显赫望族,只是在我大隋,难登大雅,”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道。门下省给事郎韦挺也冷笑道:“巨鹿魏氏眼下在京师任职的,一个魏征,还有一个内史省的中书舍人魏澹,都没有爵位,你知道我们京兆韦有爵位的,有多少人吗?听好了,四十三个,拿命换的。”朝堂上,各路大佬纷纷口诛笔伐,唾沫都快把魏征给淹死了。要不是因为对方是东宫出来的,早就有人忍不住动手了。今天的朝会,因为议的是大事,所以参加朝会的有一百多人,杨铭望着下方这副场景,心知世家的利益有多难动。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开始就没想着削减国公的食邑,会惹众怒的。因为国公,是大隋王朝的董事会成员,人家们分红,是理所当然的。杨恭仁心里明白,魏征不过是出来挡箭的,一开始搞这么大,是为了最后的大事化小。因为只有大事能化小,小事直接就化了了。“国库艰难,四方皆等着用钱,西北东西突厥战事已启,一旦影响商路,今年年初民部的预算,就要出大问题,”杨恭仁主动站出来道:“臣身为宗室,愿减食邑,解国家暂时之难,至于公、侯,皆为我大隋功勋之臣,还是不要削了。”他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愣住了,当然了,除了宗室子弟,因为他们早有心理准备。杨约开始打量殿内众宗室子弟的表情,立时判断出,这是太子在背后主使的,于是他直接起身道:“臣赞成恭仁,这个时候,宗室应做表率,国家只是一时之难,也不是难到无下炊之米,真要有那一天,臣愿上缴食邑,为国分忧。”杨广大封宗室的时候,就是杨约最早提出弊端的,他认为封王太多,国家难以负担。那么适当削减一下食邑,肯定是有益处的,毕竟一个亲王的食邑,是国公的三倍还多。其他人听到杨约这么说,就算不明白的,现在也看明白了,这哪是魏征的主意啊,分明就是太子的。但是想要他们削自己的食邑,那是没门的,而杨约这个建议,正中他们下怀。于是纷纷有人表态,意思是国家也不是很艰难嘛,真要是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时候,你再削我们也不迟啊。实际上,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他们也不会认削,而是联手换个皇帝。于是杨铭假模假样的训斥了魏征一顿,大概是说,你一个礼部的,也敢议论这事?“你能体谅国家的难处,想法是好的,但是过于激进无知,”杨铭看向魏征,道:“念你经验尚浅,就不怪罪了,我大隋立国三十三年,政务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有这个心,那就去门下省吧,门下省掌审查政令及封驳诸事,适合你。”众臣顿时愕然。这特么还升官了?门下省给事郎苏夔政皱眉道:“禀殿下,门下省眼下无缺啊。”“散骑常侍由原本的四人增设至五人,”杨铭淡淡道。好家伙,量身打造了都?苏夔一脸吃瘪的退了下去。杨铭这么做,其实是保魏征,毕竟对方是帮自己挡箭,已经招惹重怒,他不表态,其他人会收拾魏征的。曝尸市井,也不是没有可能。接下来,梁王杨浩、滕王杨纶、蜀王杨孝、卫王杨集等人也纷纷站出来,附和杨恭仁,愿意削减食邑。“削多少,你们自己定吧,孤不为难你们,”杨铭道。于是众人将约好的数字报了上来,杨铭批准了。接着,杨铭继续甩锅道:“今天之所以召集诸位,其实是要议论一件大事。”他的意思是,平时朝会就那二十来个人,今天一百多人,可不是因为魏征提出的这事啊,我是另外有事,魏征属于意外,我也不知道他今天会来这一出。杨铭继续道:“我大隋立国之初,定下了地方州郡主官,三年一换,县主官,四年一换,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孤欲完备,诸公以为如何?”这个政策,是以防地方官与当地世家勾结,形成一股垄断地方的势力,可以说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直到如今,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关系户太多了。你想挪人家,人家转头就托关系走门路,糊弄过去了。这个政策,来源于一个人,华阳郡公梁彦光,梁毗过继出去的长子。开皇年间,这个人是地方官员考核当中的魁首,早年在岐州做刺史,贤名远播,天下称誉。于是杨坚当时说了一句,这样的官,不该只造福岐州的百姓,应该让他去其它地方也干一干,三年后,杨坚让他转为相州刺史。就此,朝堂以高熲为首的诸位大佬,提议天下地方官员,州郡三年一换,县令四年一换,本来还打算将佐官的任命权收回中央,但是阻力太大。不过从那时候开始,地方很多佐官,比如郡丞、郡尉,朝廷已经开始直接任命了。“本就是国策,自该推行到位,”杨约是开皇老臣,人家开皇年间是裴矩在内史省的下属,参与过大隋各项律法的制定,属于是大隋行政机构以及国事改革策划的参与人之一,他是完全赞成杨铭的。杨铭继续道:“天下九品官员任命,收归朝廷,由吏部考核,佐僚回避本郡,任期四年,不得连任。”宇文述赶忙站出来道:“太子英明,地方行政权力,确实应朝廷直接任命,方保我大隋国祚万世平安。”其实这些政策,开皇年间就已经这么干了,但是当时刚刚立国,阻力太大,现在时机已经渐渐成熟,是时候落实到位了。而朝堂上这帮人,肯定是同意的,一来,这本就是国策,很多人也都是参与者,比如崔仲方。二来,地方任命收归朝廷,对他们只有好处,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走他们的门路。就是有一点,不太能适应,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于是杨恭仁提议道:“佐僚回避本郡,应将京兆和东都划除在外。”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因为京兆郡和洛阳,本地人基本掌握了大部分的岗位,你换不动的,而且这里又是国家的根基,不能轻易去换。换了,是弊大于利。杨铭微笑点头:“自该如此,那孤就发布第一项任命,光禄寺少卿梁文谦,转河东太守,原太守窦庆,转光禄少卿。”这个属于是平调了,光禄寺少卿,一寺的二把手,不比河东太守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凶宅诡闻录 快穿之男神好苏 妖怪三国 九零年败家子[玄学] 鱼肠剑(出书版) 此后无余生 万相之王姜青娥图片 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 从秦朝开始的长生之旅 游戏降临:我靠建设领地当包租婆 三铜 : 泰景亨策(出书版上+下) 三国第一逼王 玫瑰煮野茶 七零病弱美人[穿书] 大明1805 骂我是臭卖鱼的?我杀进部队狂飙 据说真的有神 孤身带妹,我的小吃摊火爆全球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带着嬴政反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