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组设在复旦大学的学生宿舍里,组长是华东师大的教师,副组长是复旦的教师,以他们领头又成立了一个“核心组”。组内有一半是工农兵学员,按照当时的原则,他们也是领导,领导的人数远远超过我们这几个小单位来的“群众”。编写任务其实很轻,工农兵学员们在为少年儿童出版社写一些鲁迅的小故事,用的笔名叫“石一歌”;各校来的教师在为工农兵学员注释几篇鲁迅作品,再为他们写一本通俗的鲁迅生平,我分到广州一段。鲁迅在广州只逗留了短短几个月,写起来非常简单。后来听说还要为学员写几个与鲁迅对立的人物的小传,我选了胡适,从五十年代出版的几本批判文集中摘抄了一些材料,但刚写了一个开头就觉得没有意思,不想写了。总之,我在这个联合教材编写组一共就写了这一篇半故事式的浅薄文字。
6
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高校文科复课,以鲁迅作品为教材,这算是保存了一些可以与革命思潮并存的文学性。对此,他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林彪事件后极左势力受挫,周恩来力主大学复课,但毛泽东只说过理工科大学还要办,没有提到文科,这在当时就成了一件缺少“最高指示”的难事。周恩来知道毛泽东推崇鲁迅,又知道鲁迅是真正的作家,因此在文科教材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勉强可走的钢丝,大概这便是他历来处理人际、办理外交的边际手法。在一次陪非洲外宾来上海时,他指示上海的高校先试试看。谁知各校教师凑在一起一试,最难的不是别的,而是当时各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程度实在太低了。为了适合他们,编出来的东西至多只有初中水平,甚至仅止高小。说是大学教材,其实是小学教材,我只花几天时间就把分到我头上的那一篇半通俗故事写完了,真觉得比挖防空洞还无聊。因此,成天在复旦校园里闲逛。
复旦的校园当时倒是一片热闹。
复旦的气氛,与文化大革命的整体形势有关。文化大革命,现在一般人总是粗粗地说是“十年浩劫”,其实按我的实际感受,应分成几个阶段,供今后的“文革”史家参考。“文革”的酝酿期大概有两年,正式起步期是一九六五年,标志是“走资派”这个概念的确立以及姚文元开始批判吴晗;爆发期是一九六六年五月至六月,标志显而易见;一九七一年是它的逻辑终点,标志是林彪事件;一九七六年是它的历史终点,标志是毛泽东主席去世和“四人帮”的倒台;一九七八年是它的思想终点,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里有好几条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界限,譬如,一九七一年的逻辑终点。到那时,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行为主轴已经明显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岁月,就是两派在如何评价这个行为主轴的问题上反复搏斗了。周恩来、邓小平试图以实际工作来纠正它的一部分错误,而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和后来的“两个凡是”,则是反对这种纠正。
我在复旦的一九七三年,曾经名震上海的复旦学生造反派已经失势,大多数教师已经出来工作,有的在给工农兵学员上课,有的在编写教材,我住的学生宿舍十号楼就挤了十多个教材编写组和翻译组。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教授与毛泽东有直接交往,更显出一种举手投足间的特殊派头,这在其他高校很少见到。例如,写《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刘大杰教受总是穿着呢料深色中山装站在路边与教师和工农兵学员聊天,手上拿着一支香烟,态度非常和蔼。聊天时目光却穿过围着他的人圈,注视着路上来往的行人。过一会儿,一支香烟抽完了,要换一支,他会从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摸出一个红颜色的牡丹牌烟盒来,拿到围着他的人群前让大家随便取用。教师们都恭敬地摇手退让,几个工农兵学员却会大方地各抽一支出来,并且划着火柴为刘教授点上,再为别人和自己点,一根火柴能点四五个人。刘教授讲湖南话,我几次见到都隔着人群,听不清他在讲什么。后来听说,毛泽东在一次推荐邓小平重新出山的会议上要许世友将军读《红楼梦》,全国上下都不解其中深意,更何况许将军是一名和尚出身的粗犷武夫,与《红楼梦》南辕北辙。正好刘大杰教授以前写过一篇论《红楼梦》的文章,复旦大学有关部门就印给工农兵学员阅读,有些地方闻风还拿着这篇文章办起了一个个学习班,大家都以为,既然刘大杰教授与毛泽东主席有交往,他的字里行间也许夹带着某种隐秘。我翻阅过那篇文章,什么也没有看出来,而且觉得刘教授对《红楼梦》的见解并不精彩。我只叹息,早知道毛泽东喜欢《红楼梦》,我叔叔也不会挨斗自尽了,真是死得冤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kuaishuku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磕了我自己的cp[娱乐圈] 错爱成瘾:我才不是你的她 尖兵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吹不散眉弯 大胤仙朝 原来我是漫画里走出的万人迷[反穿书] 回到春秋做霸王 冷漠老公拒绝和我离婚 比邻 绿茶A又在装O套路我 争端:地区危机 一世千秋 一江秋 我的世界守护者 走后门的飞升,那也是飞升! 一品神医妃 冰海残卷 任务失败后渣A跑路了 我能听见凶器的声音[九零]